研读李华老师的《迷恋学生的成长》,看着一个个似曾相识又有点陌生的案例,联系到自己在平时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各种不同情况,才明白学校让老师们读此书的用意。本书以帮助学生成长为主线,从学生成长、家长成长和教师自我成长出发,满怀责任感,生动细腻的描述了李华老师在教育事业中真实感人、丰富多彩的育人故事、德育实践和教育思考。作者用心和学生一起行走,以智慧润泽着学生的生命成长,同时自身也享受着教育的幸福。全书案例丰富精彩,反思深刻,对我们一线教师的管理、育人工作犹如一把释惑的钥匙,带给我们震撼。
一、用真情温暖学生,感受学生成长的神奇
从《迷恋学生的成长》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便是——真情。真情,一个独特的词,它既不华丽,也不优美,却珍藏了人心底最宝贵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我们在教育中时时要带上的,于是我又想起了书中李华老师写给毕业班同学们的话“我不能给你最好的,但我们把自己最好的给了你”。在《迷恋学生的成长》这本书中,李华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无论遇到多棘手的问题,无论遇到了多么“调皮”的学生,都能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面对,都能倾尽所有的情感,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真心奉献给学生。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更何况是把心底最宝贵的东西给了学生,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去年冬天,处理学生宿舍矛盾的时候,与学生们单独谈话,发现有一个孩子心理是有问题的,她说她在宿舍很压抑,晚上12点前不敢睡觉,睡觉后也睡不踏实,因为她怕别人害死她,只有在家的时候才能踏实的睡觉,因为家里最安全!问她原因,她说是初中的时候被同宿舍同学冤枉,并被欺负,而且家长只会给她“泼冷水”,说都是她的问题,所以她就什么也不和家长说,都压在心里。作为一个经验并不丰富的老师,我瞬间感觉很棘手。我只有在我课余时间多和她聊天,不是以一个老师的姿态,而是像朋友一样相处,突然有一天晚上她用微信和我说,她这几天睡得挺好的,上课也精神多了,她很想在课上表现自己,但是又有点不好意思。我鼓励她敞开心扉,其实你很优秀,大胆走出第一步!每当在校园里见到我的时候,都会积极主动的挽住我的胳膊和我说话,顶岗实习后,我了解到她学东西很快,得到了实习单位的认可。其实,有时候我们能做的、能帮到学生最多的,就是用“真情”吧!
二、与学生共发展,享受学生成长过程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生命是丰富多彩且极富个性的。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我们常常不得不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去对待不同的他们。李华老师带着我们去反思教育,换个角度感悟,仔细聆听,如何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每一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是如此美妙的旋律!学生的成长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对学生的成长来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每个学生都是天使,美国教育学者罗杰斯说过,“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我们要认识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整体性、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按照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具体方向,提出合理期望,采取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积极践行,和学生共同学习、发展,家长、学生、老师一起享受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学生一起学习之后,让我对这段话感触颇深。所有孩子都是零起点,但是对知识的理解、对专业技术的领悟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我给她们制定不同的阶段目标,虽然她们做的不够好,但是相对以前的学习、生活习惯、行为作风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在顶岗实习后,很多孩子都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通过和我聊天时候的喜悦,我知道,我正在感受着她们的成长。
三、让爱始终随行,养成学生良好品行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我们中职院校的学生,更注重的应该是良好生活习惯是否养成、性格是否孤僻、品行是否端正,有没有说谎、为什么说谎,该怎样去纠正他等等,养成学生良好习惯、性格、品行,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一切始终离不开老师的爱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我们始终认为学生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让学生拥有体验生活乐趣、成为生活艺术家的情商,做个快乐、有趣的人。此时的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很多言行举止形成后也不是很好纠正。所以,我们自己要言传身教做学生的好榜样,我们不是学生成长的旁观者,是参与者,榜样的作用比说教更重要。
我们选择了教育,也就选择了以成就学生成长为使命;而迷恋学生成长的人,也必定被学生所迷恋!就让我们用爱作舟,一起和孩子们共同经历成长的种种酸甜苦辣,静待无数个精彩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