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它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杨敏毅和心理咨询师谢晓敏撰写的,倍受我们教师的关注。打开书本,静静地阅读,用心感受作者指导教师如何与高中生交流,探讨学生各式各样心理问题。细细读来,慢慢品味,收获颇丰。
《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里杨敏毅老师以故事为中心,以聆听手记为载体,对教师提出专业化的建议。全书案例与手记相结合,贴近高中生实际生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帮助学生理性对待高考、考试、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一些基本的学生的心理障碍:如失眠、晕血症、抑郁症、强迫症等言行学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帮助非心理专业的一线教师更能轻松地读懂学生心,对学生做出更有益的指导。
我们从事教学工作,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的学生。那么如何读懂学生便成为了教学工作的重要事情。如果弄不懂学生在想什么?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就会无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跨过这个人生的重要阶段。
读懂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开始,当学生考试失利的时候、当学生早恋的时候、当学生对生活感到迷茫、恐惧的时候,当学生出现自残行为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怎么办?究竟怎样做对学生最有帮助?
《怎样读懂学生》这本书精选的48个典型案例中的学生都是高中生,有人因为留级,有人因为父母离异,有人因为被自家兄弟姐妹、或是被“别人家的孩子”比得抬不起头来,由此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 入职以来我接触的都是中职生,他们出现的问题一点也不少。比如:不愿上学,不喜欢学校的食堂,说不如家里的饭菜可口;每天还要早起出早操,等等。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何读懂这些孩子,让他们尽快适应职校的生活就显得格外重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地进行交流,倾听孩子的诉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孩子“行”。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心学生的生活,不仅是家长的事情,也是老师应尽的义务。孩子们年龄小,经常有个头疼脑热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总是在孩子出现不良状况的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的家长,安慰他们,不必担心掉课,健康的身体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觉得,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影响。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再大,如果得不到家庭的响应与合作,必然是势单力薄的。所以我经常通过班级QQ群、电话、微信等多种途径,表达自己对教育孩子的看法,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和提出一些建议等等。虽然工作不轻松,但是生活是很充实的,收获也是很多的。
每次当读到书中“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这个案例时,那个微笑时眼神里会流露出冷漠的女孩璐璐就出现在我的脑海中,也让我联想到很多有着同样经历和困扰的孩子们。如今很多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严重影响着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长期生活在家庭纠纷或父母情感纠葛中的孩子,会变得敏感、不自信、冷漠、胆小、缺乏安全感,渴望拥有父母的宠爱。对于班级里单亲的孩子们,我们作为老师,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更多的关心、陪伴和倾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他们和所以的孩子一样,能得到相同的爱和理解。
这本书旨在帮助老师指导学生理性对待考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家长和谐沟通,解决常见的心理障碍,帮助我们一线教师读懂学生,轻松做教师。我愿意在教学的道路上去探索教学的真谛,读懂每一个学生,实现学生的幸福,成就自己的教育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