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专业部 孟章良
趴在玻璃上的蜜蜂,看到光明却找不到出路。因为它太专注于光明了,总想一下子冲出去拥抱阳光。它不愿意转身冲进黑暗,因为不知道黑暗尽头是出路。茅老师的话给了我深深的启示
想想我们的处境,学生们应付的听课,不情愿的完成作业。我们一遍遍叫起睡觉的同学,一次次地催缴作业,我们力求课堂评分高、实训分数高、各项活动分数高,其实我们很累。细想想我觉得我们也很迷茫,我们一直也在追寻着教学的出路。
茅卫东老师曾任他们学校2011级外贸5班的班主任,学生这样写道,大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你甚至可以选择跟谁坐。茅老师每个星期都会让我们看一次电影,然后让我们写影评,在他的课上,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轻松交流中,我们了解了社会,也有了精神上的成长。……从这个学期开始,我写日记了。茅老师经常建议我们写日记,说以后翻阅时可以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等我们为人父母时,也可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看看当年的自己是什么想法,避免跟孩子有太大的代沟。
学生也这样评价茅老师。有很多东西,都是一般老师不能给予的,比如人生的意义、做人的准则等等。虽则在上学时看来无甚了了,但现在看来,似乎是在我打开一片视野之前先替我开了一扇窗。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形,我说:‘我们以前有位老师,他说……’然后,一帮同学诚服地点头。”
另一段话写在一张大大的贺卡上,送给茅老师的教师节礼物:“从小到大,对我好的老师有许多个,在这中间,您并不是对我最好的一个,然而您对我的影响却是最大的。从您那儿,我学到了许多,而它们对于我的意义也大大超过了初中三年的全部所学。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生活有了思考。现在我比过去成熟多了,如果我没有遇到您,也许我至今还是一台只知学习不会思考的机器,我只想说:‘谢谢你!’”读到这里我觉得这是学生能够给予老师的最高评价。
在阅读茅老师的著作时,我眼前浮现了我们焊工兴趣小组活动的场面,由于我和戚春雨、宋维国几名老师报名参加了省级教师组焊接技能大赛,所以我们和兴趣小组一起活动,我想起了我们前些天练习CO2横焊的场面,在邢老师、刘鹏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每焊完一块板子,不管好坏,都要搬到工作台上评判一番,我或是戚老师每次把板子搬上去,学生们都会围过来,我们自己总会迫不及待的先跟大家说,开头这一段,电流电压没有调好,焊的不好,第一道走的不直,第二道压少了……接下来是邢老师、刘老师做点评,最后二位专家还要给个分数。焊接的场面是这样的,大家快看吧,王宁同学的板子焊的太好了,哎!刘洪刚的焊的更好,一会大家又围着一块板子惊叹,今天要数王春辉焊的最好了,有时戚老师把板子往工作台上一放,呼啦一下大家都围过来,现场一片鸦雀无声,忽然邢老师打破了沉默,你们看看你们老师才练了几天呀,你们都比不过!孩子们一声不出,个个攥着拳头走开了,现场只有闪动的弧光,噼啪的爆破声和飞溅的铁水。孩子们总能超过我们,最高分总是在孩子们中间轮换。切坡口的过程中,李沫文同学的眼睛被等离子弧光打了,第二天眼肿的都睁不开,我们大家焊,他看着,看的心急就拿起焊枪继续焊,但是看不好,焊道总是歪的,只好停下。就这样过了一上午,下午他就红着眼睛继续焊接了。在练习中,谷望同学的眼睛崩进了焊渣,但是孩子就一直硬挺着,最后挺不住了才和我们说要去医务室,医生给他挑出了两块焊渣,说里面还有,太深了,得去医院,在县医院,医生又给谷望同学挑出了三块焊渣,都说是眼里不揉沙子,我们都惊叹孩子是怎样挺过来的,难道坚持焊接对他来讲就这样有诱惑吗!没有家长指责老师没有及时发现,我们了解到的只有家长和孩子对指导老师的感激、对班主任的感激、对丰南职教中心的感激。
读了茅老师的著作,想着身边的故事,我有两点深深的感触,第一,就是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更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我们的学生基础差,但是他们活力四射,各具特色,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调动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让他们的闪光点成长、壮大,变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让他们习得一技之长之后,将来能为国家建设出力,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
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我的另一点体会就是作为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做一个人格独立、有思想的教师,而且要在思想上影响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我的理解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信守教育理想,坚定专业精神,任何情况下,都不放弃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做事,更要教会他们做人,我们要在思想上让学生蜕变,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人成材。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茅老师也给出了答案,那就是“读出自己的思想来”多读些经典、通过开放的阅读建立自己的思想。用更加平和的心态审视教育,审视学生。我很赞赏茅老师对教师成长的观点,他说:“所谓教师的成长就是通过阅读和实践最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主张”,“教师的阅读应该是主动与他人对话,是为了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拥有自己的思想,让自己在精神上站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配称为‘教师’”。我会按着茅老师主张去做多读书,让自己的思想跟上时代的潮流、跟上学生的变化,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做一名真正的“园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