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致教师》有感——机修专业部教师 陈红英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机修专业部 【 】 浏览:843次 评论:0
    “为什么别人不喜欢你,因为你做的不够让别人喜欢。”这是一个老师在班会课上经常给孩子们讲得一句励志话。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认同,被别人理解。而老师最希望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和学生的爱戴。可在相对比较单纯的校园生活里,交际圈往往很狭窄。一方面我们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另一方面我们畏首畏尾,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新的探索。刚刚走上讲台的老师,雄心勃勃,都想干一番事业。但是又怕一些“创举”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朱老师说“你是你自己教室的国王”,“你强大了,整个世界都会向你低头。”他在书中分析了甘肃庆阳市原实验小学李建忠校长如何把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初中办成一所名校的故事。他坚决地说,一个人就可以影响一个区域,更何况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新教育人有句名言: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一个老师如果真正用心扎根教室,把新的课程、新的理念和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此而精彩起来,相信有作为的校长一定会为他点赞。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朱老师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换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是尊重。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告诉我们:尊重是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士可杀,不可辱。上学期我教16汽修五班数学,我班有个学生叫刘维军,这个学生给我的感觉:首先,看面相,这学生眼神有点上漂,感觉他内心应该是比较自卑的。再从性格上看,感觉他性格怪异,偏执,爱与人抬杠,较真。平时上课,我提问大家问题,他就爱抬杠,较真。有一次上课,叫他回答问题,他的态度是不理不睬,而且也不站起来。我立刻感觉作为教师的尊严受到践踏,心里挺生气,说“你得站起来回答老师问题呀,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吧。”说完之后,他那犀利且带有敌意的小眼神把我瞬间秒杀了。后面谈到了教育,我说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他立马反驳道“教育不是老师的事吗,啥时候成父母的事了,那要老师干啥用”,我被他所说的话石化了,心里想“啊,怎能这么想呀,这孩子这是跟我杠上了”,但是我立马说“那你说教育是老师的事,好,那我就好好教育你,下课来办公室找我,咱们好好谈谈”。下课后他也没来找我。之后我与班主任陈伟斌谈了谈刘维军,我对他有多了进一步的了解,担心我直接找他谈话效果不好,伟宾就找他谈了一次话。效果挺好。等下次课,我上课叫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了,但是说不知道”,我就把所前面知识又讲了一遍,在问他,他依旧说不知道,我又一次把知识讲了一遍,,这样重复了好几遍,他终于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会了。” 我对他的回答给于了评价,并鼓励了他。从那之后,他对我的态度有了细微地改变。上课基本不在与我对着干,也不怎么抬杠了。
    不卑不亢,宠辱不惊,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做人的境界。朱老师建议一线教师,对高贵的人挺起胸膛,对低微的人亲切关怀,要做到“彬彬有礼又有进有退”。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关系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心理评价。假如我们平时总沉浸于“吃亏还是占便宜”中,我们就会陷入“交往失衡”的万丈深渊里。一个优秀的交往者,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能够讲一点儿奉献精神。朱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一个老师做到换位、尊重、互惠,他一定会赢得教师群体的尊重,赢得校长的尊重,赢得学生的尊重,赢得父母的尊重。”我想:这个人一定是“人缘儿”,他的人生必然附带着从容和幸福。人的成就往往取决于他对某件事情的痴迷程度,兴趣其实就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理由,是人成为他自己的重要条件。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读《致教师》有感——机修专业部.. 下一篇读《北大心理学》有感——机修专..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