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专业部 韩广军
在四年前示范校建设期间,曾到过长三角地区考察学习,当时就感受到我们唐山与江浙地区的职业教育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惊叹于宁波当地企业的众多、地方政府对于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尤其对鄞州职教中心“校企一体化”校企合作模式的深度发展感受到强烈的震撼。今年高考期间,有幸利用两天的时间参加了一次赴宁波地区职业学校的考察学习活动。其间由肖校长带队我们一行7人先后参观考察了宁波市北仑区高级职业中学和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两所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超前的管理经验,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方方面面再一次让我耳目一新,感觉受益匪浅。
6月6日我们来到了北仑职中,这是北仑区唯一一所职业学校。专业多而全,涵盖第一二三产业,且有主有辅,分配合理。和我们学校现行的管理体制类似,实行学校学部二级管理,干部能上能下,教师能进能出,教师全员聘任。校园主体建筑以星光大道、职业大道、健康大道和创业一条街这“三道一街”为主线,特点鲜明。推行以课堂渠道为主,非遗传承(8个虎头鞋等社团)和篮球运动为辅的一主两翼德育架构。充分利用生态课堂——永远开放的“青园”中的每一个功能区例如苗木繁育区、蔬果栽培区、动物养殖区、盆景培育区及烧烤聚会区进行德育实践,提供给学生劳动的场地,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爱干的活儿,都说劳动才是最好的教育,我想此言非虚。
为了激发办学活力,实现升学多渠道、就业高质量、创业有门道的办学目标,这所学校一直在探索践行传承工匠精神的现代学徒制以及自信德育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且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他们的现代学徒制起步较早,五年前就由浙江省教育部门和职成教机构制订试行方案并共同推进,其基础是落在了实处的深度校企合作。具体的做法是学校选择一些合作基础好的企业按企业的用人标准录取学生,这些学生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然后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第一年推行职业融入,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每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第二年施行工学交替,每学期安排1-2个月让学生到企业实际生产服务一线岗位实习,第三年进行综合职业实践,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截至这次参观考察,共有7个专业38个班级,1579名学生参与其中。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学生就业等全过程管理。学生评价中学分的设定相当合理:分为课程学分、职业资格证书学分、品行学分也就是思想道德素质学分和奖励学分四个部分,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明确的目标为之奋斗。学生毕业去向和我们的学生类似,有三条道路可走,除了就业和创业,可以参加浙江省的单招单考或高校的自主招生。就业方面做到了以始为终,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所有的学生招生面试都有企业参与,每一名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就对自己将来的岗位非常清楚。据介绍去年有86家企业到校招工,提供了1340个岗位供学生选择;创业方面,学校有一条企业孵化街,有专门的200万创业基金专门资金资助学生自主创业;升学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去年高考上线率99.1%,41人达到本科线,其中甚至有20人进入了211学校。接待我们的林绿洋校长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中职学生其实是一群被错贴了标签的孩子,而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昂起头来。
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张,第二天我们马不停蹄又来到了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这又是一所享有盛誉、独具特色的优质学校。进入校园,也有一条星光大道,一个个展牌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宁波市十佳孝德之星曲朝阳、在跆拳道社团摸爬滚打取得亚洲跆拳道锦标赛亚军的自信之星姚晶晶……这不仅仅是学生的一枚一枚名片,也是学校育人成果的一个展示窗口。整个现代化的校区规划合理,不同功能的建筑群错落有致。让人惊奇的是占地300亩的学校,没有一名专职绿化工,校园的角角落落却绿意盎然;整个教学区的24个厕所,没有一名专职保洁员;校园公共场所,没有一个流动垃圾桶,但地上难见一片纸屑。通过座谈我们了解到之所以有这么瞩目的成绩,是因为学校推行德育生活化,其中一项就是实行德育实践活动周。每周轮流安排一个班级,由班主任带领,负责整个校园的洒扫、礼迎与督查。教学楼里的垃圾桶索性被移走,全部由各班级学生轮换负责清扫卫生。甚至厕所卫生也通过招标交给学生打扫。
为推行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大中小孝的概念,相对应地分成爱国爱校爱家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包含几十个细节,比如爱国要做到周一升旗大声唱国歌,爱家要做到和父母通电话的时候不能首先挂断电话等等,从小孝做起。
推行 “五声教育”。杭州湾职校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爱、缺信、缺情、缺勇、缺敬”的“五缺”现象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用“笑声、歌声、掌声、口号声、感恩声”来教育学生的方式。通过五声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精气神。
施行“阳光卡”制度,被奖励阳光卡是一种光荣,这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能争取到的奖励,每周一由校长亲自颁发,可以抵学分、换购电影票,也可以凭此优先参加社团活动。积攒一定数量甚至可以实现某一个合理的愿望。例如:一定量的阳光卡可以兑换要求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的机会。学生获得奖励的消息会于每周四定期电话通知到学生家长,促进家校形成合力,增强双方共同教育的效果。
据介绍在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还有一条学生创业街。因为校园面积比较大,有不少闲置的房间,校方免费提供给学生创业,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创业的意识和能力,有志创业的学生,可以提交给相关的老师创业方案,通过审批后进行店面装修、进货,直到最后正式运作,进行整个流程的实践。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全校师生日常生活带来便利,比如购买水果、手机充值等、手机配件、网络代购等都是大家不可或缺的需求。因为这次考察学习安排的时间有限,没能到创业街亲身体验一下是个遗憾,想来和一些城市里所谓的“企业孵化器”异曲同工。
通过本次学习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深感受益匪浅,收获丰厚,所见所闻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良好的办学理念
宁波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在就业上有很大的主动性,并且能得到当地政府有力支持。两所学校都立足于宁波的区域经济发展,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开设的专业符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充分实现了深度校企合作,不论在学校招生、专业设置还是课程的安排都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选择性课程更切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我校的致远楼上有四行字:立足当地;特色立校;面向全国;争创一流。我们学校正应该瞄准唐山市产业规划中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培育产业,以就业为导向用更短的周期灵活调整我校的专业设置,参照北仑职高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结合已有的双元制经验及行动导向教学经验,深度挖掘加反复实践,把需要工作的人培养成工作需要的人。
二、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打造精干教师队伍
两所学校都不断加强跨区域甚至跨国合作学习交流,让每个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能学习到先进的授课经验和管理经验,校各部门互相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责,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招生规模和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提升,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随着招生数量的扩大,内部管理越来越需要高度重视。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学习,加强各部门协作,提高所有处室服务意识,提高所有教职工思想素质,以科学化,制度化管理为准则,营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气氛,只有铁一般的纪律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一个好的学校不是某几个人可以管理好的,只有打造出更加过硬的教师队伍,群策群力才能使学校精神焕发。
三、加强校企合作,切实落到实处
目前因缺乏企业参与一环,个别专业或学科的课堂教学教学盲目性较大,实习实训过程中,不注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应当明确工作的内容和流程,实行专人管理,学习瑞丰钢铁建立设备点检制度。结合专业的设置,加大校企合作和车间式办学的力度。
四、细节入手,劳动育人与活动育人
参观的两所学校都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教育者在用心创建和谐美丽的校园文化。漂亮的园林养眼养心;每一面墙壁都在教育学生成人;每一个角落都力求干净美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学生自己才是校园的主人。我们应该借鉴两所学校的长处,在校园文化和校园氛围上多下功夫;更高效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多举行能增进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的活动,比如运动会、篮球赛、跳绳、拔河……有益的文体活动能很好的促进师生的的感情,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五、他山之碎石 可以攻美玉
两所学校的明星大道,星光大道等,丰富了学校文化建设,具有专业代表性并且涉及方方面面,不仅仅局限于技能竞赛获奖学生。
学校作息时间可以灵活化。我校学生大多数周五回家,有的需要到唐山转车才可以到家,每到周五,都有请假的学生,给班级管理和教学造成很多不便,是否可以参考北仑职高的做法,周五下午教学时间提前,下午的课放到前面几天的下午完成。这样就不用担心学生天黑到家,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教师也不用再担心学生周五请假的问题。
北仑职业高中园林专业给每月的综合评比第一名的班级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甚至综合评比第一名的班级可以享受来此地烧烤的待遇,这种奖励给予学生强烈的荣誉感,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团结的能力,因为班级的荣誉离不开每一个学生的努力。这一点也可以学习。
学生处分的撤销实行积分制,可用帮家长做家务的次数换成积分,学生完成后由家长签字,拍照证实。这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阳光卡制度我校也完全可以推行,可以对学生起到及时的,多次的有效的激励作用。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在汽修及电子商务等专业是否也可以做一些类似学生创业街的“教师车辆保养站”、“网络代购”、“物流收发中心”等方面的尝试。
此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感受到了本地区学校与浙江职业教育的差距,也深感我校正处于需要发展革新的关键时期,尽管我们通过示范校建设及后示范校建设,无论从办学模式、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要实现学校更好的持续发展,全员都应有危机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进一步向这些南方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职业学校不断赶超,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推进优质师资打造、寻求更为紧密的校企合作、增强德育管理时效、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