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至7月17日,汽修专业教师郑忠刚、耿新,陈伟宾、舒月、葛秋超、陈红英在张剑林主任和韩广军主任的带领下,来到兴亚汽修厂进行为期五天的下厂实践。
7月13日,一辆南京名爵来到修理厂维修,维修项目是汽车空调压缩机。汽修厂李师傅先是检查空调压缩机情况,经排查是空调压缩机发生渗漏。李师傅综合考虑成本问题,建议车主买新的。李师傅还给我们讲解了空调方面的专业知识。一辆奥迪轿车在汽车总装过程中由于使用螺钉过长,导致总装时散热器出现漏孔,进行修理。一辆桑塔纳轿车更换排气消声器、空调滤清器和正时皮带。更换正时齿形带,需拆下发电机皮带、空调压缩机皮带、拆下风扇、壳,将配气正时与曲轴正时在未拆齿形带之前调整到正时位置,旋松张紧轮,将皮带同时取下。
7月14日,更换桑塔纳轿车燃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的安装位置有车底中后部和油箱内与燃油泵相连两种。更换丰田后桥主减速器、差速器,更换后轮半轴轴承。齿轮油的加注量一般以加注口为依据,在更换完毕后,对于有些车型不需动手调整间隙,其结构有自调功能,但须给液压制动系统放气。
7月15日,排除起亚冷却水温警报显示高温;排除空调制冷效果差的故障。夏季温度高,散热器及冷凝器的表面灰尘对冷却效果有很大影响。排除空调低压加注口漏气问题。
7月16日,雪佛兰更换前悬臂。关于前悬臂变形可导致异响,尤其是万向球头部分,重者可抛锚。更换时一侧更换不影响使用,但会因两侧新旧不同使寿命不均衡。雪佛兰更换后减震器。更换减震器如果涉及到定位元件,尤其是前轮应做四轮定位。
7月17日,宝马轿车出现空调不制冷故障,清洗冷凝器及散热器、检测故障码。经初步清洗后没有消除,疑似变速器部分电脑故障。
通过实践锻炼,我们收获颇多,有一些体会和认识:
1、维修人员应具有扎实的汽车结构与原理应用知识。汽车结构是从事汽车维修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缺乏汽车结构知识就无法进行汽车故障诊断,不但会延长维修时间,还会造成维修失误,是维修成本增加。
2、维修人员应具有汽车新结构、新技术知识。维修人员如果现代车型的结构、类型、性能、控制原理、各功能部件在汽车上的安装位置及相互关系不清楚,又缺乏相应的电子电路检测知识,对这些新技术就无从着手,盲目操作极易使这些系统元器件损坏,是维修成本增加。
3、维修人员应具有熟练使用设备和工具的能力。只有正确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工具,才能减轻劳动强度,缩短维修工时,提高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因此,维修工必须要有熟练运用设备和仪器的能力,以利提高修车率,保证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
4、维修人员应具有较强的清洁意识。汽车维修作业中的清洁意识,是指要用经济效益的观点认识到场地清洁、工具清洁、机件清洁、着装清洁与使用设备、量具、仪表检测汽车故障、各种参数、间隙配合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结合我校汽修专业实际与企业对比的体会
1、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
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现在中职汽修教材过于全面、细致,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精简、通俗化,要把书读薄突出重点内容,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这样才能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2、实训课要坚持“技能为主”
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车业务量也多了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生毕业生立马能够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
几位汽修专业教师经过几天的下厂实践收获颇多。相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都会更好地运用下厂实践成果,将所学所思所悟用与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撰稿:陈红英 摄影:舒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