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学6s管理,创美好校园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升学专业部 【 】 浏览:1080次 评论:0
    6s管理对于我们是个需要了解的管理模式。我理解的6s管理有三点。1.全员参与:就是所有的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又要参与。2. 全过程:就是从学生和老师踏进校门起,到离开校园,这整个的过程。当然,这里面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环节。3. 全时率:就是综合效率,挑战工作极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注重效果,保持经常化。因此,6S管理的精髓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升学专业部幼师专业组有舞蹈课、声乐课、键盘课、美术手工课等在实训楼上课。下面我们就以舞蹈课为例,一起探讨6s管理怎样融入我们的课堂中的。
    我要全方位的管理学生,有一些局限性。尤其是正在上课的老师,让她一边上课一边查纪律,经历实在有限。鉴于此,我们在每个星期设立两名监督员,分别负责课上纪律和课下纪律的监督。在上课前10分钟,学生们由体委负责在实训楼下组织整队,清点人数、检查着装依次带入二楼教室外。进入实训楼后,学生须轻声,不可大声喧哗,不可跑动打闹(尤其是在上楼梯的过程中),如发现上述情况,由监督员记录扣除量化的相应分数。
    这时由课代表要提前5分钟办公室取舞蹈教室的钥匙,打开教室门,窗户也要打开,以保持空气的流通。在进入舞蹈教室前,学生必须穿舞蹈专业服装,舞蹈鞋。对于学生脱下的鞋子,每一位学生都要事先准备好一个塑料袋。它的用处是把换下来的运动鞋装在里面,以免楼道出现异味。学生装好鞋后,按照整队的顺序把这装鞋的袋子由南侧向北侧依次摆放整齐。每个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组8人。以教室门前墙角线为起点,开始有序摆放,每组间间隔一手掌(大概15CM),每组设一个组长,在上课前检查鞋子的摆放,不符合标准,扣除学生相应的量化成绩。
    学生进入舞蹈教室应保持室内清洁,不得带入食物、饮品等。不得在镜子和墙壁乱涂乱画。要保持室内整洁,不准随地乱丢杂物。
    任课教师第二次在教室门口检查学生着装和鞋子摆放是否合格。如不符合标准,令学生改正,并和学生的量化成绩挂钩扣除相应的分数,才可以进教室。
    任课教师进入舞蹈教室时,应首先检查把杆、窗户及其他设备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检查后,将损坏情况记入管理档案,并追查责任。
    教室内有两排暗箱,是用来放置学生的衣物,以确保保持教室的整洁规范。学生们两人为一组把衣物等整齐有序的放到暗箱中。每个班学生的暗箱配备都是对应的,教师那里有名单,每次课上完,都有各宿舍长和课代表检查,如暗箱出现问题,直接问责对应的学生。
    教室的音响设备放置在教室北侧的中间位置,它由课代表来开关及管理。课代表上完课会及时填写设备报告单,以确保下一个班下一节舞蹈课的正常使用。为了学生们的安全着想,其他同学未经老师许可不得私自开动设备,不得私用设备、音响。
    在上课15分和35分是监督员履行职能的时间,监督员会用3分钟时间,检查全班学生纪律,如有不符合课堂规范的,扣除学生相应的量化成绩。
    每次上课结束后,都要打扫教室。共分成6组。每组设有一名组长,负责带领其他学生一起打扫。要求每组学生将设备恢复原状,摆放整齐暗箱。擦拭南北两侧的大壁镜,擦拭所有把杆,打扫教室地面(打扫卫生的用具在使用完毕后统一有序的摆放在教室后面的角落),关闭电源、门窗,经监督员检查并告知任课教师,符合要求后方可离开。如有损坏、丢失,按照学校管理制度报告老师,以便及时处理。教室的钥匙由课代表及时的送还到办公室的指定位置(我们一般都是统一挂到衣帽钩上),以便下一个班的正常使用。
    学生们走出教室,不允许学生在楼道大声喧哗,要求按顺序在楼道换鞋,换好鞋后,由体委负责在教室外组织整队,清点人数,依次带出实训楼。
    再有,还必须重视提高学生文明礼貌水平。在课上,学生会使用礼貌用语,遵守课堂规范。在课下,也要求学生间、学生老师间使用礼貌用语,规范校园的环境。这样,逐渐形成一种好的习惯,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们的个人素养。
    人造环境、环境造人。通过这种6S管理模式的实施,打造优秀的校园、课堂环境,势必使学生懂得了怎么去安排他们的学校生活,更加自律了,教师懂得了怎么去引导学生的成长,更加敬业了。相信6S管理模式的实施,一定会在创建美好校园的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凡是难在坚持,这种规范校园、课堂的模式更需要全体师生一起努力,克服困难,保持下去,使其常态化。经过我们专业部郑主任和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学生的面貌有了质的改变。学生的行为规范了,自觉了,专业上他们还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的还参加了市级省级的专业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舞蹈教室的管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6S管理的成效。键盘教室、声乐教室等的管理也和上述舞蹈教室的管理相似。在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我们也深知对6S管理模式理解的浅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框架、完善细节,希望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建议和意见。

撰稿人:升学专业部宋建成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英姿飒爽展师风 下一篇综合、升学两专业部共同举办微课..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