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社会的变革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职高生基本上来自于初中学校被普高筛选了的落榜生,经历了中考的失利之后,加之绝大部分原来就属于受家长和老师冷落的差生,许多学生可以说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走进职高的大门,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和歧视,家长对职高的浅薄和盲目,致使学生心理严重不平衡,出现诸如自卑、焦虑、失落、恐惧、消极、逆反等心理问题突出,这里我就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观察和调查与大家做一讨论:
一、对前途迷茫的消极心理。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从而造成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紧张。竞争的日益强烈致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分配两极化等,对于职高生来说就更难适应,所以不少学生抱着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认为学好与不学一个样,反正毕业后都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对前景感到迷茫、忧郁甚至恐惧,对学习毫无兴趣,有的甚至厌学、逃课甚至离家出走。部分学生则是坐等学校给找一份工作,认为学校总应该想办法,不学无术、消极逆反。
二、名落孙山的自卑心理。
据调查,职高生中具有自卑心理的将近占了一半以上。目前,虽然教育一再进行了改革,社会上用人制度也有了一些变化,但是仍然未能走出“应试”的束缚,用人制度也未能完全打破“唯文凭”的观念,特别是在边远的农村,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社会家长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志还是升入重点、名牌的人数,家长望子成龙的观念仍很强烈,许多家长双双在外打工,深知无文凭之苦,所以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加之社会对职业学校的不公正评价,可以说,绝大部分职高生均是不得已而选择职高,走进职高后,人际关系和课程结构的变化使得昔日的学习热情和对前途的信心烟消云散,有的甚至整日陷入自卑与郁闷之中。
三、寻求解脱的虚伪心理。
在经受了中考的失利和对前途的无望之后,许多学生内心空洞,再加上身心的日益成熟,许多学生便从另一方面满足自己,于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对异性的追求,谈情说爱,整日在无聊中打发时光,有的甚至把此当作一种乐趣和游戏,几天之后又去寻求新的对象,从而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惹出是非。部分学生则迷恋于“网络世界”,网上游戏玩得天昏地转,网上聊天以致网恋,有的通宵达旦白天精神不振,有的经常旷课逃学,甚至离家出走。
四、缺乏沟通的孤独心理。
现在独生子女自小娇惯,家长与孩子缺乏思想意义上的真正沟通,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孤僻的性格,这些学生一旦走进职高的大门,加上社会对职高的偏见和自身对前途的迷茫,从而更加深了这种心理,部分学生于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有问题和困难从不向老师和同学吐露,也不听从老师和他人意见,一意孤行,人际关系冷淡,难以沟通。
五、不能吃苦的懒惰心理。
对于职高生来说,基本上都是初中学校的差生,但是绝大部分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差,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意志薄弱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特别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从小就在家中受到宠爱和娇惯,有的甚至上初中时连碗筷都不想洗,被子都不会叠,更不说扫地和劳动了,在学习上自然也不能吃苦,意志不坚定,缺乏耐挫力,作业交差了事,有的甚至请别人帮忙,一进校就等学校给找一份工作,而走进工作岗位也是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总认为自己不应该干苦活,在一个厂呆不了几天就想走。
针对以上特征,家长和学校要正确引导,特别是学校要发挥教育的主阵地,改变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正面引导,认清世界。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幸福观。
教师要从正面加以引导,让他们知道人生的意义并不是仅仅为了享乐,人生的价值也并不是要金榜提名、高官厚禄,每个人都有他的社会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干出轰轰烈烈的事业;特别是对于幸福的看法,牵涉到一个人的人生方向,许多人认为生来就是为了得到物质享受,从而养成自私自利、堕落腐朽的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作为即将参加社会的职高生既要看到社会的复杂性,避免在面对竟争中载跟头又要看到社会的公正性,不要整日怨天尤人,关键在于自己的奋斗。
2、经常开展挫折教育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再加之“单亲家庭”的普遍存在,形成了学生的心理脆弱,职高生的这种特殊心理无不与学生的耐挫力弱有关系,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克服困难的方法,通过课堂作业、课外活动以及实践劳动等的开展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作心理准备。
3、以身边的实例和榜样正面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别人的身上可以看到自身的希望,因此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一些从职高生里走出来的成功人士和名人,讲他们的创业经历,让他们知道职高生并不是一无是处,同样可以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关键在于自己的奋斗。针对社会上对职高生的鄙视,我们可以请本校的往届毕业生回学校亲自给学生讲他们的创业历程,让学生们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又认识到社会也并不是一团漆黑,你只要有一技之长,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二)、师生交流,和谐关系。
职高生与普高学生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从小就是学校的差生,是学生和老师歧视的对象,是在批评和棍棒下长大的,在他们的心里更缺乏的是爱。因而作为教师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与学生经常谈心、交朋友,了解学生心理的变化、生活的困难,真正做学生心灵的知己、生活的帮手,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从而消除其焦虑、郁闷、孤独等心理。
(三)、多方共教,增加理解。
“人之初,性本善”,许多不良心理都是后天的环境所造成的,因此要矫正职高生的不良心理必须从多方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学校应发挥起主导作用和主阵地,与社会和学生家长配合,如经常与用人单位协作开展实习活动、技能讲座、职前培训等;与派出所共同开展共教共管活动,特别是对社会上网吧、影视场所、娱乐场所、宾馆等的管理,防止黄赌毒进入校园,从而腐蚀学生心理。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家庭变化,特别是许多学生进入了青春期,很多心理矛盾教师是不便过问的,这就需要家长多关心,对于一些教育方法简单、方式粗暴的家长教师要多指导,对学生要多引导、多理解,从而消除其逆反心理。
(四)、因材施教,体验成功。
首先,作为学校和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针对目前中职生大部分都直接走如了社会,走进了工作岗位的特点,学校要跳出传统的应试圈子,调整办学方向,改革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教,根据学生的兴趣而教。如根据学生意愿可把升学和就业的学生分开编班,在就业班中可减少文化课,增加专业实践课、劳动课、选修课、体能训练课等与社会衔接的课程,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从而增加学习信心。其次,作为教师要敢于大胆改变教法,敢于大胆对教材进行取舍和创新,从而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积极性。
(五)、开展活动,树立信心。
许多学生因为无聊寂寞而转向对异性的追求和对网络等虚拟世界的迷恋,从而打发时间,消磨青春,也浪费了金钱。因而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消除其寂寞和孤独,也可以从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如成立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发挥学生特长,开展辩论会、演讲会、朗诵会等锻炼学生的普通话和说话能力,节日庆祝活动发挥学生的音乐舞蹈和美术才能,星期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调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他们的自尊决心和自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