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湖南卫视亲子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引发收视狂潮。一时间,关于父亲角色的话题成了热点。京师博仁应用心理发展研究中心的诸位心理专家也就此展开热议,揭示出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由于激烈的生存竞争,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忙于工作,在职场上全力打拼,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肩上,致使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弱化,甚至渐渐淡出,出现了“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良好家庭关系的建立,更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近几年来,在家庭教育研究领域,“父性教育” 越来越受重视。父性教育即对孩子提供充满父亲角色特性的教育,由父亲来实施体现父亲人格特征的家庭教育。专家呼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结合起来的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不可缺失的父爱】
父亲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父亲角色的弱化和缺失,或多或少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如果父亲淡出对子女成长的关心和指导,不注意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甚至是危害极大的。
【父亲带孩子的好处】
一、父亲是孩子最重要的游戏伙伴,也是儿童积极情感的满足者。父亲会更多地与孩子玩兴奋、刺激、变化多样的游戏,而不像母亲那样与孩子做一些传统、安静、缺少变化的游戏。所以,孩子更喜欢与父亲玩。研究表明,有自由选择游戏对象时,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把父亲作为第一游戏伙伴来选择。
二、父爱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一般来说,父亲通常具有独立、自信、自主、坚毅、勇敢、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富有进取心、合作、热情、外向、开朗、大方、宽厚等个性特征。孩子在与父亲的不断交往中,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感受着父爱,模仿、学习父亲的言谈举止;另一方面,父亲也自觉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个性特征,尤其是对男孩要求更为严格。
三、正常的父爱能促进儿童扮演好自己的性别角色。男孩能模仿、学习男子汉的“阳刚之气”,从而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如果男孩缺乏“父爱”或与父亲交往过少,容易导致“女性化”倾向。对女孩来说,通过对父母性格特征的识别,会更加强化自己的性别意识,掌握性别角色标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随单亲母亲长大的女孩中,成年后往往拒绝做母亲或妻子,在取得满意的两性关系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父爱更易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观察和研究证明,母爱与父爱对儿童的智力影响是有差异的。孩子从母亲那里可以更多地接受语言、日常生活知识、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知识。而父亲会给予孩子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孩子求知欲、好奇心的发展。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凡与父亲在一起交往机会多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由此可见,“亲情关系向母性群体倾斜”是一种不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现象,应引起我们家长的警惕。父亲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多给孩子一些父爱。当然,对于单亲家庭来说,应尽可能地消除“没有父亲”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母亲尽可能地要“母代父职”,与孩子多做一些男性常做的活动。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请家庭中的其他男子,如爷爷、叔叔、外公或舅舅等尽一份“男子影响”的责任,给孩子一些“父爱”,防止教育可能出现的片面性。
【建议一 重新审视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
大多数家庭的爸爸都忙于工作,照顾家庭和教育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妈妈的身上。爸爸在亲子教育中的角色发生了错位,会使孩子朝着母系群体倾斜,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李楠是个胆小的女孩,做事畏畏缩缩,妈妈本身胆子也小,看着胆小的女儿她也没办法。为了纠正女儿胆小的毛病,李楠的爸爸经常带她去参加登山、溯溪等户外活动,还特意带李楠去游乐园玩过山车,为她做示范,告诉她要战胜自己的恐惧心理,这样才会变得勇敢。李楠受到勇敢的爸爸的影响,逐渐消除了胆怯心理。
现在很多爸爸意识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从而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以自己在人格品质、社会阅历等方面的优势对孩子的成长施加积极的影响,并成为孩子探索新领域的向导和力量源泉。
【建议二 爸爸是孩子的性别坐标】
孩子进入“性别辨认期”时,最早能分辨的便是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会把爸爸的所有行为特征作为自己辨别男人的特征,以后在孩子的生活中出现的男性形象都会与最早获得的这一男性范例相比较。
缺乏父爱的男孩很难在男性的自信与自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对男孩长大交友、求学和工作都会造成一定的困扰。对于女孩的成长来说,爸爸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素,能够帮助她们成年后与男性之间发展健康的关系。
【建议三 爸爸是孩子智慧的启蒙者】
研究发现,凡与爸爸一起相处机会多的孩子,其智力水平更高,男孩更是如此。这是因为爸爸在和孩子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常和孩子共同操作,共同探讨,从而使孩子获得更多的启发。
苏宁的爸爸喜欢和他一起玩游戏,每天下班后都会抽出一段时间和他玩。爸爸最近和苏宁玩的游戏是自己动手剪纸。
爸爸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剪纸外,还让苏宁懂得了什么是“轴对称”“中心对称”,使苏宁在游戏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爸爸身上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是开启孩子智慧的最佳密钥。爸爸一般具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强的动手能力、更深刻的理解与判断能力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爸爸的优势对于开阔孩子的视野、发展认知能力与创造能力起着独特的作用。
【建议四 爸爸是孩子情商的引导者】
爸爸对孩子情商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爸爸的言行既可以引发孩子的积极情绪,又可能成为孩子出现消极情绪的导火索。因此,爸爸及时处理、恰当疏导孩子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爸爸大多是通过游戏来影响孩子的情绪的,爸爸和孩子之间的玩耍游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学习掌控情绪的重要途径。因为在游戏中孩子既可以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又可以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在最理想的状态。
【建议五 爸爸是孩子形成良好个性的促进者】
和妈妈相比,爸爸身上具备更为勇敢、坚强、独立、自信、果断的个性特征。爸爸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鼓励孩子不断尝试,勇敢探索,克服困难和挫折。如果孩子在幼年时期没有得到爸爸足够的关爱,成长的过程中就有可能欠缺一些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优秀的道德品质。
【相关信息】
(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与父亲共处两个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孩子的智商高,男孩儿更像小男子汉,女孩儿长大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
(二)美国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由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
(三)上海市科学育儿基地曾对上海市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前儿童不良行为(如攻击性、霸道、退缩等)的发生与父亲的养育方式有着非常显著的关系。拒绝型的父亲(包括打骂的积极拒绝型和不理不睬的消极拒绝型)最容易引起学前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