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职生的自卑心理及矫正初探
2017-07-24 05:34:52 来源:德育处 作者: 【 】 浏览:1677次 评论:0
     【摘要】:中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纪律约束能力差。且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九岁之间,同时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且他们往往认为毕业后只能是一名普通打工者,前途与上高中考大学无法相比。他们普遍表现为学习无兴趣,自己没信心,读书无目标,在校混日子。学习上厌学,心理上自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
    【关键词】:中职生 自卑 成因矫正
    近年来,普通高中不断扩招,中职校迫于生计和招生的压力,不得不大大放宽招生条件,各种低素质学生都涌进学校来,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连中考都没有勇气参加,甚至有些初中未毕业就提前离开学校来到职业学校。他们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纪律约束能力差。且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九岁之间,同时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且他们往往认为毕业后只能是一名普通打工者,前途与上高中考大学无法相比。他们普遍表现为学习无兴趣,自己没信心,读书无目标,在校混日子。学习上厌学,心理上自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这也决定了其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何为自卑?自卑是一种心理状态,是自我感情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性格上的缺陷,是由于某种心理或生理的原因而产生的一种轻视自己的心理状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评价过低,或者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这种自卑的心理严重地影响他们的继续学习、理想的实现,以及同学关系的相处,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对他们就业和将来的发展产生极为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对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矫正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将从以下两的方面进行探析。
    一、中职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经过调查,笔者发现有自卑心理的中职生有相当部分来自特殊家庭: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缺失父爱(母爱)和家庭教育的家庭。此外也与学校教育、社会风气和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
    1.家庭原因
    (1)家庭贫困而引起的自卑心理
    贫困生大多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存在较多的基本生活困难。进入中职校后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和其他的杂费,增加了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在经济压力下,加上自身认识不足,这些学生产生如焦虑、紧张、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过度自卑、自我评价偏低等心理问题,对学习、生活失去信心。
    (2)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引起自卑心理
    据调查显示,中职生中大部分的学生,在家中,姊妹较多,且排行老二的较多。在这样的家庭中,家长往往不自觉地偏重老大和老小。这些排行老二的学生会因成绩不佳等原因,不受家长的重视,在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之下,久而久之,他们也便看轻了自己,形成了自卑心理。
    家长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对孩子缺少耐心,缺少爱和鼓励,缺少必要的沟通和交流都有可能产生自卑心理。这种现象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
    2.学校教育及社会风气的影响
    中职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期,大多是中等生或后进生,在校时常受到老师的忽视或歧视,如果学生再表现得乖巧些,内向些,经常是老师教了一两年下来了,居然还不能叫上这些学生的姓名,更不用说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了。可见他们受忽视,受歧视的程度了。
    此外,中职校部分教师也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偏爱优等生,歧视差生;对学生问题不关心、不尊重、不了解,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动辄就训斥,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从而形成自卑心理。
    3.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业上和交往上遭受的挫折导致学生过度自卑、自暴自弃行为
    中职生的问题行为绝大多数都由学习成绩差、厌学所引起的。他们在来职校之前已经是学习上的失败者,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在班集体和家庭中常常被歧视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因而他们对同学和老师存有戒心,更不愿意与成绩好的同学交往。他们长期处于这种不良地位,慢慢地形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
    (2)对自己认识不足,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有自卑感的学生大部分性格比较内向,他们往往情感脆弱、多愁善感。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低评价而不“愿意”接受别人对自己的高评价。他们“喜”欢比较其他同学的长处,越比越觉得自己各方面都差,越比越泄气,自卑感就很容易形成了。
    (3)对自己没信心,经常用消极的自我暗示抑制自信心
    自卑学生都特别注意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都比较强,一般表现为多思善虑。而有些学生因成绩不好就常常觉得自己不行,再加上习惯性的消极心理暗示,就会抑制他们的自信心,增加心理压力,在学习中、生活中,畏首畏尾,并一直处于消极、紧张状态中,唯恐当众出丑。
此外,挫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些学生往往在多次的挫折打击之后,他们就觉得自己是个“低能儿”,学习的积极性就逐渐消失了,自卑心理也就越来越重。
    二、中职生自卑心理的矫正
    中职生存在的心理自卑问题不仅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妨碍了其品格和个性的发展,更是成才的绊脚石。能否矫正好他们关系到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尝试提出一些矫正方法。
    1.开设“幸福课程”,教会学生做人
    95%的企业表示员工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80%企业希望员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淮安职教教研室于暑期对几十家企业调查发现,教会学生做人、帮学生找到自信比学习技能更重要。
    开设“幸福课程”,采用情景导入、师生对话、小组互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从“听众”变为“参与者”,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帮助自卑学生找到自信,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我市很多优秀毕业生回忆道:老师信任又鼓励的目光是自己获得成功的钥匙。
    2.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积极地鼓励他们
    自卑感严重的学生对自己常持悲观的态度,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失去上进的动力。对这样的学生,若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只会加重他们的自卑感,促使他们自暴自弃。如果能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往往能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使他们沉睡的自信心得到复苏。
    学生的自卑心理容易泛化,处处显得消极被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活动中,他们大多是只当观众,很少参与其中。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参与的乐趣,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有时教师的一个和蔼的微笑,一丝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就能让一个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挺起胸膛来。因而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充分考虑他们本身的特点,委以适当的工作和责任,及时给予表扬;同时还要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扬长避短,促进他们自立自强。
    3.注意循序渐进,正确运用评价机制
    对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号准他们的脉搏,因人而异地制定适当的目标,并提出合理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就能够着”。然后再逐步形成提高要求,激励他们小步前进,最终能取得可喜的大进步,从而消除自卑心理,恢复自信。
    当然,教师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也应该注意避免与其他同学进行横向比较,要引导他们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让他们看到成绩,看到进步,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和正确的评价。这样也有利于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并鞭策他们不断前进。
    4.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忘掉过去,展望未来
    自卑往往是过去的挫折和失败的经历导致的。自卑的学生往往会生活在过去挫折、失败的阴影里。教师要帮助学生忘掉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教育他们不要总是用老眼光里看待现在的自己。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不能因为过去的一点点失败而阻断了今后发展的道路、否定了今后发展的机会,要努力从过去失败的阴影里走出来,去展望美好的未来。
    教师要帮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重燃他们的学习的热情,让他们重新自信地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姚本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叶一舵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研究的再认识[J]东南学术2001年06期
    [3]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4]师保国雷雳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J]中国青年研究,2007

Tags: 责任编辑:wube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浅议 下一篇中职毕业生就业心理存在的问题及..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