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感悟生命,共同成长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综合专业部 【 】 浏览:1762次 评论:0

综合专业部 马云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荣幸站在这和大家浅谈《迷恋学生的成长》这本书。
     全书以李华老师帮助学生成长为主线,从孩子成长、携手家长和教师的自我成长出发,满怀生命的责任感,生动细腻地描述了作者担任班主任、年段长、德育处主任过程中真实感人、丰富多彩的育人故事、德育实践和思考。


    今天我主要从于学生成长来谈谈我的体会。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这并不是一本教育手记,而像是一本小说,让人爱不释手。书中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李华老师的内心一定是草木丰盛的,所以她才能将教育的艰辛写成如此生动的小故事。纵使荒芜满地,也要使他春光融融。这便是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姿态吧。
    荒芜满地与春光融融看似矛盾,但李华老师却用独特的教育手法解开了这一矛盾——真情。在书中,李华老师和她的同事们,无论遇到多棘手的问题,都能用自己最大的热情去面对,都能倾尽所有,毫无保留的去帮助学生,将心底最宝贵的东西给了学生,教育的结果可想而知。
    在我短暂的教育生涯中,有一件让我记忆深刻的事。上课刚开始,学生的听课状态就不太好,约束几次之后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我一下就爆发了,我以为在我发脾气之后学生会收敛一点,结果,学生却并没有什么改变,我怒气冲冲的走出教室,既然我管不了就让班主任来管吧。当班主任在教室训斥学生时,我在楼道里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会和学生闹得如此尴尬?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当我重回讲台,看着下面的学生,虽说课堂秩序恢复了,但我感觉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尴尬了。我想了想,把课本放下,我心平气和的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不愿意学习?”学生先是愣了一下,显然是没有想到我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等待了一会,有学生在后面小声说道“我们都到这了,学习有什么用。”我意识到,这应该是全班学生的心声,如果过不了这一关,以后的课堂也不会有所改变。我决心要帮他们改变这一想法。“你们觉得只有学习好,学历高才会有出息吗?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毕业就等于失业,而你们,还没毕业就有好好的工作在等着你们。等大学生毕业照工作的时候,你们已经把他们上高中上大学的6、7年时间总结成了工作经验。如果你是老板,你会雇佣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人还是有6、7年工作经验的人?清华,北大又怎么样?车坏了,还不是找咱们来修。说的不客气一点,给他们修车到时候还要看咱们心情。心情不好,不给修;心情好了再说。”
    当我用轻松幽默的口气说完这些话时,学生们都笑了,课堂刚开始的尴尬气氛一扫而空,下面做小动作的同学也都自觉坐直了身体。我想我的话,孩子们是真的听进去了。之前的师生冲突,其实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我没找对方法。
    学生就好比是种子,如果没有好的生长环境,身边的人又都对孩子没有关爱,学生们自然就失去了成长的方向,久而久之,就是去了生长的可能。我们的教育首先是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存在。教育不是为了给社会培养“陶俑”,不要把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强加到学生的身上,关注他们真正的需要,这才是真情所在。
    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能做到“静候花开”,就像李华老师在书中引用张文质先生说的“教育是慢的艺术”。真情浇灌,耐心等待,就会使原本失去关爱的种子慢慢苏醒,慢慢发芽,慢慢长大。心中燃起新的希望,快乐随之而来,收获便会如期而至。
    有人说,学生是因为教师的栽培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恩师,学生们应该一辈子感激老师;其实,我们教师也从学生的成长中获得了许多愉悦和自豪,也获得了长足的成长。
    谢谢大家!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 下一篇迷恋自己的职业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