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我们的唐山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机修专业部 【 】 浏览:1411次 评论:0

单位:丰南职教中心 姓名:孙欢  指导教师:张小丰

    唐山大地震40周年的纪念日马上就要到了,来到世园会的展厅里,让我不禁感叹,唐山这四十年的发展让世界为之惊叹,我作为一名唐山人是非常的自豪,但这也让我对四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充满了好奇。这些天,我每天上网阅读有关报道,吃惊地发现,众多媒体的朋友,竟然追寻重访了几乎所有《唐山大地震》一书记载的人物:目击者、求生者、报警者、救灾者、伤残者、孤儿、地震工作者。一张张久违的面孔重现了,尘封多年的许多老照片被公开,许多故事首次闻听。我的心被撞着,深深感动着。 
    那位在废墟中挣扎求生了13天才获救的卢桂兰妈妈;带领兄弟门在矿井深处与死神搏斗了15天才重见天日的矿场老班长陈树海先生;还有我在书中隐去姓名的“龚××”,那在看守所大墙倒塌后奋力救人的“在押犯”......40周年,不再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已一个个离去。可是他们的面容,还有促膝交谈时的笑声和叹息,还那般清晰地在我近旁,恍如昨日!
    我敬佩当年那奋勇飞车赴京的李玉林师傅,敬佩当年在废墟上相互鼓励、坚强成长的“张家五姐弟”......我相信,我看见的是我们前辈们为生命奋斗不息的缩影。
    这是生命的传奇。人们从未如那一刻般强烈感受“活着”的珍贵。一个幸存者救活十数人,十数幸存者又抢夺出上百人的生命。当十万救援解放军和万名医疗队员从四面八方汇聚,生者与死者的鲜血融合在一起,在黑色的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 
    这是人性的实录。大地震以残酷的方式,扯去这星球上的万般涂饰和遮蔽,裸露出这一对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和人。人,从来没有像40年前在唐山废墟上那样,逼真地看清自己:脆弱和坚强,卑微和博大,邪恶和善良;从来没有像40年来的唐山那样,从废墟上重新站起来,惊人地表现自救和他救的伟力,从城市到心灵…… 
    这故事远没有完结。在唐山,许多怀抱幼儿的年轻夫妇来到我面前,他们说:“我们是1976年出生的……”我明白,一切都在延续。40年,唐山在艰难地弥合、康复。新生代唐山人背负着厄运遗留的苦涩辛酸,但他们也拥有那块土地赐予的特殊的财富。 
    还需要刻意寻找吗?无价之宝就在我们身边。“人”, “生命”,“爱”,在唐山不是甜腻的广告语。它们就是生活本身,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如影相随,日复一日,细碎平凡。我看到一股 “民间感恩”的暖流,在唐山地震40周年之际,正自发地涌出,自然地流淌。到处有人在“寻亲”:经历劫难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要报答那些拯救、帮助过他们的人;当年的援救队员,在牵挂寻觅那时认识的孤儿和伤残者……媒体上,曾被认为“过气”的友爱故事,散发出阵阵新草的清香。人们需要。需要这样的呼吸和沉浸,这样的感伤,需要这样的抚慰和相濡以沫,还有自我涤荡。 
    珍惜生命,是普世的价值,文明的起点。善待生命的民族,才有健全的心智。当每一个个体都有尊严,一个国家才称得上真正的“强大”。生命的互爱,孕育富有活力的社会,如细胞和细胞、血脉和血脉、骨肉和骨肉相互依存,塑就富有弹性的强健肌体。逝者长已矣!他们鲜血换来的哲理,今天已成共同准则。捍卫人的权利,保护人的生命,增进人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今的唐山,再一次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的工业重镇。唐山非常荣幸的承办了今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唐山的繁荣是属于全人类的骄傲,40年前的人间惨剧,没能让我们就此倒下,而是继承了传统的工业文明,继续创造新的历史。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瑞丰钢铁参观学习收获 下一篇唐山大地震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