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修专业部 王明生
作为一名新老师,工作中有很多自己难以解决的事情,比如孩子们上课总是开小差、班级有个别小孩总是闯祸等等。于是急于向同事、网络寻求切实可行并且立竿见影的方法。
这大概也是我最初会选择茅老师这本《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的原因,我想知道了会在哪里出错避免了错误也是做好事情的一种方法。然而当我读完茅老师的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有这样的想法本身也是一个错误,其实“去哪里”比“怎么走”更重要。
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真心觉得茅老师的话犀利且真实。茅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大实话,不矫饰,不造作,不粉饰太平,不随风倒舵,将这些问题提出来并给出自己独特的点评。谈误区自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书中也借助这些案例毫不掩饰的指出存在的误区,说实话读到一半有点读不下去。然而我也感到庆幸我读完的整本书,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我们总是通过所谓的心灵鸡汤获得安慰、鼓励,结果却没有勇气关注现实,那一层温馨的面纱,遮蔽了审视的目光,让人怠于思考。
文字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想法,在看完整本书之后,我觉得茅老师只是想一句话:请做一个拥有自己的思想的人。按茅老师的说法,“教育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丰富心灵,学会观察,懂得思考,发现问题,克服困难,乐于分享,懂得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热爱自然。”如果作为教育者本身就没这份面对自己面对现实的勇气,那么在其教育下的孩子又将是什么样子?对我而言,在工作中是新人,很多事情并不是全然了解,所以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倒是不是说既定的是错的,只是觉得自己连基本判别的能力都没用。仔细想来,一味的激进也是没有意义的,静下心来通过阅读、通过实践、通过反思,让自己走出小我天地,才是此刻我更应该做的。做有思想的教师,我的理解就是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情况下,都有属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人与亦云,那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正如茅老师分析所说,“如果我们对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给学生布置的每一个任务,自己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于自己真诚的思考,那么,我们就不容易被忽悠,也不会总是期待同行提供现成的、具体的答案……”,更多的时候真诚的对待远比那些所谓的方法要管用得多。少点抱怨多点理解,把理解别人当成使命,也许会过得更好。
书的最后,茅老师举了“吃饭、睡觉、打豆豆”的例子,更多的人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可是茅老师却在想“为什么大家不觉得豆豆可怜?”,我有点惊讶似乎这种想法很少提及,人们大概也只是将它作为一则笑话来听不做他想,最后茅老师给出的解释是:经历使然,原来他曾经也是被欺负的“豆豆”。茅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对这则笑话评判,让我也有所触动,现在的我既是“豆豆”也是那“打豆豆”的人,我打的“豆豆”就是我的那群孩子们,而我也曾是他们,有种“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觉,那么就从此刻开始改变吧!
知错而后不犯错是我看这本书的目的,看完之后我想正如茅老师说的:“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站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育。不论你怎样教育学生,学生都会受你的影响。就像今天的我们,身上都有着以往教育的深深烙印”“真诚和善意比方法和技巧更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身教胜于言传”吧!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让孩子们看到更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