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如何矫正中职生的逆反行为
2022-05-17 11:58:44 来源: 作者: 【 】 浏览:210次 评论:0
“逆反心理”一词在近几年广泛流行,特别是对学生这一群体,由其逆反心理引起的逆反行为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普遍关注。那什么是逆反心理?什么是逆反行为?《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由此解释逆反行为就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行为。对于中职学生的逆反行为,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冷静对待。
总体上说来,中职学生叛逆行为的表现是:凡是学校或家长要求做的,偏偏不做;凡是学校或家长提醒或禁止做的,偏偏要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表现五花八门。在学习方面,上课不听讲,课堂上看课外书、听歌聊天、玩手机,游戏机等,老师讲话时故意打岔,或者接下音。有问题不问老师或同学,实习课不认真或者根本不做。严重的甚至以考试成绩差为光荣。在生活方面,穿奇装异服,不按中职学生着装要求着装,留长发、理光头或者染发,说话带脏字,站队时故意不站好。别人安静学习时故意大声给同桌讲个笑话并让其他人都听到,故意与人过不去,与社会上无业混混交往,找借口与别人吵架、打架,甚至偷盗抢劫。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有些同学表现得轻一些,有些表现得重一些,轻重之间会相互影响。如果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管理、教育不当会严重影响班风,班级整体成绩大幅下滑,导致其不能成才、成业。少数严重的学生厌学情绪会越来越重,最终从学校流失,走上社会或者走上犯罪道路。
探究中职学生叛逆行为,我们发现这些行为源于青少年的叛逆心理。中职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叛逆心理呢?我们知道,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明显的变化。一个是内化社会各种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社会属性得到了较大的增强,使青少年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另一个是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特征的人。随着这两种变化的发展,由于青少年的认识水平和愿望,常常会与成人的要求和社会规范的约束发生矛盾和冲突,因而导致叛逆心理的产生。叛逆心理是青少年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普遍心理现象,是中学生的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的标志。
由于知识的增强和“成人感”的增强,青少年不再事事依赖父母,对老师的话也不完全言听计从。他们对人、对事有了独立的见解,对各种事情会进行分析判断,会有选择性地决定自己的言行。
由于青年初期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产生逆反是正常现象,教师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要束手无策,更不能强制压迫。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对待处理好,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着手。
1、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允许有逆反行为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三是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健康有意的活动,培养高尚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缓解学生逆反情绪
具有逆反行为的学生心理处于逆反状态时,其内心都有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这时从教育者来说,要掌握好教育的合理度、难度及趣味性,使学生乐意接受教育。然后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如关心其个人生活,以此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设法影响其认识,即用减少情感冲突的办法恢复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平衡,使学生逆反情绪得到缓解。
3、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心态,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既当教师,也做朋友。谈论学生关心的话题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沟通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使学生信任你进而接受你的教育。在学生出现逆反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学会制怒,善
4、认真做好疏导工作
学生有逆反行为,内在的原因是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的能力,看问题容易简单片面,但他们思想开放,单纯耿直,敢想敢说,只要道理明白了,转变态度也就指日可待。对待他们的逆反行为,关键是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强化他们的是非意识与鉴别能力,引导他们的心理误区进行科学的疏导,而不是压制强迫。对这类学生进行疏导时首先重在讲明道理,消除错误的认知因素;其次,要把握和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打动学生的情感;其三,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疏导,提高教育工作成效。
5、开展社团活动
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团活动成为学生学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社团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别于班级的跨年级、跨专业的组织。参与社团活动,对中职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生活的乐趣,更是一种发展特长、操练技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好社团的教育机制,组织好社团的特色活动,使其在中职学校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效,促进中职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正处在一个成长的阶段,读书不一定是他最喜欢的,因此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学生除了文化知识方面的其他各方面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不能让他们的生活也枯燥,要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有自己所想、自己所爱、自己所玩,从玩中学、学外玩,提高学生对事物的积极性、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同时加强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方式,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以后的从业更容易。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目前社会企业对于职员的要求是必须具备团结协作意识,通过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者从思维方式、开展活动的方式,都由依赖变为自立,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组织、社交、语言表达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样在提高学生自我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一个途径。
在适当地科学地减轻学生的学科学习重任的情况下通过积极开展校园社团活动,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让每个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舞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事他最感兴趣的工作,才最容易获得成功获得幸福。所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才能让学生更爱老师更爱校园,更爱学习,从而自觉地抵制校外不良文化的冲击,也培养出更加优秀日全面发展的人才。
综上所述,处于青年初期的中职学生,存在逆反行为是正常的。以“育人为宗旨”的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注意,给以及时科学的引导,使其变成催人上进的动力。
 

Tags: 责任编辑:hanjinluan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新型家校共育研究 下一篇家校共育下,学校对家长严格要求..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