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李智超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李智超 【 】 浏览:1682次 评论:0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21日的“全国中小学(含中职)德育创新与班主任班级管理艺术高级研修班”汪客良老师的讲解,让我明白,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只拘泥于此,而应该是“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我顿悟。
     于是,课下我在网上搜寻了这样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位游人旅行到乡间,看到一位老农把喂牛的草料放到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
“老公公,你为什么不把喂牛的草放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
    老农说:“这种草草质不好,我要是放在地上它就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会努力去吃,直到把全部草料吃个精光”在我们学校,我们班主任是不是一直不厌其烦的在将“饭” “喂”到学生嘴里?我们是否应该让学生们知道“想吃饭”、“做饭”、“自己吃饭”的过程也要付出?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小时候他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了一个,兴高采烈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躺着一个黑人小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他,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小孩鼓起勇气对她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诧地看了看小孩,旋即给了他一个黑色的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说:“记住,气球能不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是否该在孩子们心中播下自信的种子?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三个故事。一个叫亨利的青年,站在河边发呆。这天是他30岁生日,可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勇气。因为亨利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身材矮小,长相也不漂亮,讲话又带着浓重的乡土口音,所以一直自卑,连最普通的工作都不敢去应聘,没有工作也没有家。
    就在亨利徘徊于生死之间的时候,他的好友约翰兴冲冲地跑过来对他说:“亨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刚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消息,拿破仑曾经丢失了一个孙子。播音员描述的特征,与你毫不相差!”“真的吗?我竟然是拿破仑的孙子!“亨利一下子精神大振,联想到爷爷曾经以矮小的身材指挥着千军万马,用带着泥土芳香的法语发出威严的命令,他顿感自己矮小的身材同样充满力量,讲话时的法国口音也带着几分高贵和威严。
    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的孙子这一“美丽的谎言”,凭着他要成为拿破仑的强烈欲望,30年后,他竟然成了一家大公司的总裁后来,他请人查证了自己并非拿破仑的孙子,但这早已不重要了。
    能力过人而年薪超过百万的查尔斯说:“我认为我拥有的最大财富是能够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激起人们工作的热忱”不正是“授人以欲”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这应该成为我们教育下一代的一种思想观念。“欲”就是植根于内心的兴趣、愿望和为之而努力的激情,它时刻影响着人的行为。某位著名教育家说:"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惰性强,情绪不稳定,容易产生畏难、消极的心理。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立竿见影的教学,吸引他们去学习知识,练习技能。培养兴趣是最为重要的。
    我们明确了这个“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的道理,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建构者,班级自主管理的管理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提升学生主动探求的愿望和能力,我们的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识,让班级管理由班主任一人,到人人管理,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会轻松起来。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生气和活力。


Tags: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班主任培训的感想——刘彩云 下一篇做一名“无知”的班主任——徐静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