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有诗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把无穷无尽掌握于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我深以为然。对班主任来说,营造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教育成果;对学生来说,享受什么样的文化熏陶,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教育果实。班级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教室的布置到学生的音容笑貌,从共同的语言密码到班歌,甚至绰号、玩笑,无一不以班级文化的形象展开。苏轼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我们教室的环境不正是这样一种清风明月吗?
新生入学,带给老生班这样一个消息:因为教室资源紧张,我们得从宽敞明亮的大教室搬到适合我们人数的小教室。做通了学生的工作,我们便搬到了“新家”之后我就听到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三面都是墙,就剩一扇窗,看看窗外都有啥?就剩马路和工厂。”显然,学生们对新家并不满意。一进教室,静璇便说,老师,咱们这是陋室!简陋的教室!“还记得《陋室铭》啊,初中基础不错,快来说说刘禹锡是如何解读陋室的?”这是同学们看向她,继而又看向我,我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咱们的教室地理位置一般,但我们可以把家里打扮的漂亮,让自己也成为德馨的人”!小美说,对!芳菲毛笔字写得好,我们就让他写上一幅“惟吾德馨”的字挂在班级墙上吧!“真棒!我赞赏的说道。”还有同学说:“老师,你有什么建议?”看见教室后边有一个纸箱子,我便随手捡了一颗大树的树干,看学生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便说:“现在大家用绿色的卡纸剪出几片与树干相符的绿叶来。”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一会儿,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树就做好了,看着顿时有了生机的教室,我对学生们说:“这棵大树空,这棵大树就像我们的学校,片片绿叶就是在座的同学们,绿叶从大树身上汲取营养,大树也因绿叶而更加繁茂,想一想,咱们学校招生数量变多,就是越来越好的表现,同学们也觉得很光彩啊!要不,十年以后人家问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现在发展如何?你说“倒闭了”那多丢人。所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学生们齐声回答道:“学校发展越来越好!”我会心的笑了。教室的布置,就是这样对学生“说话”,引导学生与布置内容对话,整个教育过程都显得富有诗意、浪漫、温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善良、高雅、美丽,润物无声,这就是班级文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