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做一棵会思考的芦苇——读《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有感
2017-07-24 05:34:52 来源: 作者:升学专业部 【 】 浏览:1455次 评论:0

                                                     升学专业部  郑  丽
    初次捧起《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一书,暂不看内容如何单是这前言与后记就着实让我吓了一跳,这是一本什么书?它究竟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它最终描绘的风景是否过于理想而不切实际?带着种种怀疑甚至是对立,我读完了此书,说实话,我的胃口偏小,口味大众,面对这顿清蒸大象,红烧长颈鹿般的闻所未闻的饕餮盛宴,我还是一时无法消化,但茅卫东老师的文字却像一把利剑划过久未逢雨的长空,那么耀眼,让一切细菌无所遁迹。茅老师有着一介书生的耿直与朴素,文章略带辛辣,隐隐带有怒意,字字如刀,我与其说读过了不如说是被骂过了,而且被骂的如释重负、酣畅淋漓!
    对于我而言,这本书带给我的是完全未知的前景,它更像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我的认知与能力,只能努力从我够得着的地方慢慢蚁食。

    学会尊重成长自己

    茅老师在书中曾提到警惕校园中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其实这是我们教师同行普遍存在的“控制误区”,雅思贝尔斯说过:“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都直言教育是爱的艺术,然而究竟有几位老师懂得爱的真谛,我们都知道婚姻与爱情的爱不是占有,不是控制而是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而在教育当中这种空间和自由就可以被我们理所当然的忽略不计。在读此书之前,我也从教近20年,20年的经历足以让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长大成人,在这20年里,自以为很尊重学生,一想起毕业多年的学生还会拎着水果常来看望我就非常有成就感,然而,通过这本书我发现了那个“小我”,我曾经和同学们一起放风筝,一起包饺子,一起去踏青等等,我牺牲了大量的精力去做这些,说得好听点是想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的沟通与交流,而实际上是为了更快的“驯服”他们使之与我同步。在与每一届学生亲密相处的日子里,一句“为了你好”成了我各种控制的理由,这种辛苦的爱让学生对我产生了一种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他们抵触我,又服从我,长时间的自我麻痹逐渐让学生失去了反抗力,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我或许都可以一言不发,甚至还面带微笑,单是用“杀人”的目光就可以使其乖乖认罪,表面上他们服从,懂事,在很多本可以跟我有分歧的选择当中,为了我的“权威”而选择放弃,这种以学生放弃自己的立场为前提的融洽曾经让我那么沾沾自喜,现在想想实在可悲,教育不是仿制,更不是成品的批量加工,只有具有独立的思想的人才是鲜活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一味追求“整齐划一”的代价就是让学生失去辩证的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做为教师,尤其是职业教师其真正价值和意义正是在于呵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质疑精神,鼓励他们求真、向善、唯美。而我们有时恰恰用所谓的爱抹杀了这一切,大部分的时候我们是霸道的,而这种霸道又何谈尊重?在传统的教育当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中犯了一个错,把爱当成了尊重,其实自私的爱只是驯化的工具,控制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忠言逆耳,茅老师直言不讳的告诉我,做为教师,尤其是职业学校的教师首先学会真正的尊重才可以无愧于教育。

    阅读经典 丰富自己

    教书的不读书,听起来像个冷笑话。有人竭力反对这个观点,说老师中读书的还是很多的,不能一棍子打死。或许,不用争论,也无须调查,只要想一下本校有几个同事爱读书,答案大概就可以出来了。有的说教师太忙没有时间,有的说如今书市没多少适合教师的书,也有的说教师读不读书与学生考多少分没有什么关系,各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都是有道理的。
    无论如何,教师总是该读书的。这里要说的阅读误区,不是分析“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而是关于“读什么”的问题。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书潮”,茅老师提出了“一少”、“一多”、“开放的阅读”三个观点。先来看少喝点“鸡汤”。目前,这些个鸡汤多出现在我们的微信圈里,“心灵鸡汤或鼓励人们安于现状,或鼓励人们追求成功,有一定的哲理性,有很强的可读性,更有很大的欺骗性,那一层温馨的面纱,遮蔽了人们审视的目光,让人怠于思考。”的确,在平时的阅读中,看到过许许多多的“师爱神话”:某个学生不爱学习,还常常惹是生非,有一次,他生病了,老师,给他买药看病补课,学生感动了,随之一切都好起来了;或者是某个单亲孩子,享受不到温暖,自暴自弃,老师就和他谈心、给他过生日,学生感动了,把心思都化在学习上了……然而在现实当中你会发现,转化、改变一名学生很不容易,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容易“感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就曾写了篇文章《拿什么感动今天的孩子》,因为转化的过程中定会出现许多次反复,更因为教育本身就是“慢的艺术”,“爱的艺术”。阅读使我明白,只有丑天鹅才有可能成为白天鹅,丑小鸭永远也成不了白天鹅。但丑小鸭是可以变成美丽的鸭子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与恒心,持续的阅读则会给你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和活力。
    再来看“多读些经典”,书中分别举了薛瑞萍、徐斌、郭初阳、蔡朝阳、史金霞等几位教师的阅读经历,我很欣赏薛瑞萍老师的那段话:“很多人以为名著读起来吃力、效率慢,因而视为畏途,这是一种错觉。经过历史淘汰,堪称经典的其实就那么几本,大家如果早动手,早用功,啃完它们不是难事。它们如精金美玉,如高山大海,是一片沉睡的沃野,你在那里付出的每一分心力都将获得回报。”的确,一天半小时,从刷朋友圈的时间里挤出那么一点点时间来阅读经典,只要不懈的坚持一定会让我们明目清心,增长智慧。
    其实,阅读不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港湾、 一个后花园,而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有开放的心态,坚持开放的阅读,才能丰富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大脑不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才不会让自己的课堂仅仅流于大白话的尴尬境地。

    打破传统创新自己

    心灵鸡汤告诉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这句话曾被我们当成了万能的法宝,适用于处理我们在任何情况下的无能为力,然而茅卫东老师最不喜欢这句话,在茅老师的字典里这句话是这样写的“改变不了环境,也不能轻易让环境改变了自己。”听吧,这是多么狂傲的表白!然而正是喊出这句饱受诟病的宣言的他成为各种著名杂志的核心作者、签约作者、专栏作者,成为网站“非常教师”人物,出版了一系列畅销书。事实证明狂傲的他不是另类,他的特立独行,他的我行我素不是标榜自己,也不只是追求个性的游戏,它是一场悄然进行的革命,茅老师正用他敢为人先的思想挑战着传统意义上的老规矩。牡丹虽美,但不是每一朵花只要足够努力都能开成牡丹,每个人的资质不同,天赋不同,我们不可能都成为名师,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独立存在的,这种存在感就是各种各样的差异所彰显出的不同魅力,既然不同是必然的,那么我们在教育教学当中,也要有一种坚持自我的态度,当然,这种坚持的前提是我们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在这一点上,我与茅卫东老师倒是不谋而合。记得我刚从处室出来走上教学岗位,心底十分没底,完全像一辆行驶在大雾里的车,走走停停,不断的徘徊,整天追在老教师的屁股后面取经,人家给指点一二还不够,还得不经人家同意擅自闯入课堂去强行听课,给老教师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当时我恨不得把人家的课全都录下来,背过来,完全的照搬照抄,说白了是心里没底,发虚,别说对于讲课的想法了,那个阶段根本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今几年摸爬滚打过去了,或多或少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我知道比起科班的语文老师我的课讲得非常不专业,但是我最擅于坚持自己的风格,做为职业学校的学生,语文学科是基础也是工具,在改变不了课本当中那些翻烂的老三篇文章的同时,我努力的带领学生跳出课文这口井,让老三篇衍生出更为广阔的天空来,把自己平时读过的书以及一些个生活的感悟穿插其中,学生更愿意接近这些与他们的生活更贴近的道理。因此,我的课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我在每一堂课上都力争让学生们掌握了课文知识之外还要收获更宝贵的思想与态度,我认为这种影响对职校生来说是有营养的,有价值的。说实话,我也和老老师们探讨过课堂45分钟,大量的时间用于分段、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对于职校生来说是否还有必要,多数老教师认为语文课堂上谋篇布局分析还是不能丢掉的,所以,当不同的声音出现时,我只能更努力的做好自己,腐朽难成新意,不如另辟蹊径,因为那边风景独好。
    最后,我还想把书中的最后一段话摘录于此:“不论你是什么样的人,站在学生面前,你就是教育。不论你怎样教育学生,学生都会受你的影响。你想让学生记住你什么?”我奢望着,多年后我的学生谈论起我时,他们会说:“她是位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如此,便好。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悦读修道2016夏季论坛文章集锦 下一篇拨开云雾见日出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