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我对《教育为人生》的一点理解——机修专业部 孟溪
2019-12-13 11:22:52 来源: 作者:机修专业部 【 】 浏览:925次 评论:0
   首先这是一本好书。一本论教育的书,我很少像读这本部书一样手不释卷。因为它解开了我对教育的很多迷惑,也为我开启了一扇重新看教育的窗口。那些睿智的语言,那些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都在给我以启迪和思考。这本书中的很多观点让我产生了共鸣。从“教师是什么”的职业追问,到“学生记得什么样的教育”的深刻反思;从“教育不会在恐惧中发生”的断言,到“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的呐喊…….是一本既有温度、深度、高度,又有知识、见识、胆识的教育随笔佳作。下面分享我最有感触的两个片段。
   一.“什么是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教育为人生》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来的才是教育,学校教给你的东西很多都是有用的,但唯有剔除这些有用的东西之后,在我们求索有用东西的过程中,我们的坚持,执着,勇敢和爱,这些貌似无用的品质乃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核心品格和关键能力”。
   我想到了我的语文课,《基础模块》上册的第一课是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基础模块》下册的第一课是史铁生的《合欢树》,主题都是歌颂母爱。父母是离孩子最近的人,是孩子们最亲的人,但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叛逆期,反抗期,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管教都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和父母赌气。学完这两篇课文之后,我有意识的问了孩子们这样几个问题:“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这样的场景:因为你做过的某件事父母很生气,狠狠地批评你,甚至骂你没用,不听话,再严重也可能打你……”大多数学生点头同意。“你是怎么做的?顶嘴 反抗,摔门而去,不吃饭,甚至跑到亲戚家不回去?”孩子们都笑了, 因为这是他们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镜头。他们这样反应很正常,因为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严肃起来,“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为什么打你骂你?”有的孩子小声回答:“因为我犯了错误呗!”“是的。从表面上看父母出现这些反应的原因在于你犯了错误,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父母怕你做的不够好,父母怕你不够优秀 .父母怕你因为自己的不够优秀导致你以后过的不够好!所以在父母打骂你的背后隐藏的是父母对你深深的爱!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容易让你接受!但是我们已经是大人了,所以请大家思考一下,以后,如果父母再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你,你能否理解他们,如何对待他们?用什么去回报他们?”“父母在时 ,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了,人生便只剩归途。所以,趁父母还在时,多孝敬他们。也许你现在不能给父母创造多么优厚的财富,但现在自己管好自己,少让他们操点心,多帮他们干点活,也许这样就够了!”我的话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考,连最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收敛了吊儿郎当的神情,脸上出现了少有的严肃。其实,不是我们的孩子不懂爱,而是没有触及他们心中那个最柔软的角落……也许这一节课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希望,在将来 ,某一个和父母相处的瞬间,有的孩子会想起这节课的点点滴滴,就像退潮的海水在沙滩上留下浅浅水痕那样,这堂课就没有白学。
   二、老师是什么?
   老师是蜡烛?老师是园丁?老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我更同意的说法是老师是明灯。老师是人,是育人之人。每个人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而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尽力让这张白纸画出最美的图画。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们来说,尤其是对于职校的孩子们来说,教他们学会做人,怎样做人,甚至比教他们知识更重要。
   对于职校很多孩子来说,手机成为他们生活的支柱,很多痴迷玩手机游戏。一次上课前我问孩子们: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一个同学回答最大的愿望是一天24小时睡觉! 我问其他的孩子们,”一天24小时睡觉的是什么?“孩子们回答是”死人“。另外一个班的一个孩子回答,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躺着,除了吃饭就是玩手机游戏!我问其他同学:除了吃就是玩的让你想到了哪种动物?有的同学回答是猪,有的同学回答是树懒。当然孩子们的回答一定有玩笑的成分。但是至少我们可以说有一部分同学活着是没有目标的,生活是颓废的。
   没有目标的生活就像没有航标的船。如何让孩子们的小船有明确的方向,摆脱颓废,少一点抱怨,多一点亮色。我准备了一篇励志的文章:《夏伯瑜是一味药》我希望孩子们从这个古稀的老人、失去双腿的老人,身患癌症的老人,屡次失败的老人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真实事件中汲取一些对生活的信心,勇气,让他们从这个古稀老人的身上学习到积极、进取、乐观、坚忍、勇毅、心怀梦想、精神灿烂、奋发图强、激情燃烧! 对于社会上很多人认为的读书无用论,我跟他们一起分享张丽均的文章《读书有啥用——北大毕业去卖肉,文盲发家也不少!》,在批判读书无用论的同时让孩子们端正学习态度,让学习不再是灰色的风景,而是生活的一抹亮色!我希望,当孩子们离开学校很久很久之后,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或许消失殆尽了,但是这些做人的道理,会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融入他们的血液,并且在那里生根,长成参天大树!
   李镇西老师说过: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作为一个老师,我希望正如《教育为人生》这本书里写的那样:老师不是垂死的蜡烛,风雨飘摇,朝不保夕,而应该是闪耀的火炬,照亮黑夜,光明四射,永不熄灭。如火炬一样,我们老师要做光明的使者,传递知识之光,点亮希望之灯,燃起理想之火,照亮回家的路!
   谢谢大家!



 

 
Tags: 责任编辑:zhanghui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班主任总结交流稿——机修专业部 .. 下一篇无用之用乃是大用——机修专业部..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