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部 李荣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 书香·细雨·美卷 》。
一、书香释疑
初次来到这里,我面对这样陌生的教育群体:课堂上,只有少数同学在认真听讲,其他同学都不在学习状态,连课本都没有带齐,甚至在你讲的起劲儿的时候他们正神游在五洲之外,叫起这些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睡眼惺忪。看到这些孩子大把挥霍自己的宝贵时间我就感觉到心疼,同时也产生了疑问:怎么才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阅读了江苏名师王开东先生撰写的《教育为人生》一书,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理念和方法。书中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王老师教学实践的体悟。他告诉我们:教师是育人之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更新教学方法,走进学生中间去,善于倾听他们的心声,从而确定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王老师说:“师生关系是一种相遇,孩子们像小豆子一样从四面八方来,心灵依偎在一起。像种子一样,他们在流逝的时间中,成长出青葱的绿色,我们在照看孩子,也是在照看自己,我们经历了生命的又一次长大。”作为老师,我疼爱这样的相遇。教育是慢艺术,是静等花开的过程。我们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包容一切,等待孩子们的成长。
二、细雨润物无声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中,都会有诸多教师付出辛勤努力,如细雨滋润着幼苗成长一样一样默默的奉献一切!我们在感谢师恩的同时反心自问: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灵,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呢?二十多年的时光模糊我们的记忆,但二十年前学画的经历记忆由新。那是初二的一节美术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在完成自己的绘画作业,美术老师拿着我的素描作业走过来悄悄的问我:“你的素描画的不错,学校有美术特长生班,你来这班里学习画画吧。”从那时起,王老师为我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也开启了我学画的旅程,一学就是二十多年,如今我已是河北美协会员。每逢寒暑假期间,我还是会跟随老师外出写生、办画展,是美术老师让我收获了人生的阳光与快乐。爱是一种传递。现在身为人师的我,也会满怀爱心倾心教育。记得有一次在看晚自习,李鑫同学趴在桌子上,我以为是他贪睡,轻轻的叫醒他。只见他站起来的时候表情痛苦,询问原因时他告诉我嗓子肿的严重,不能吃饭,说话都费劲。我问他吃药了么?他说连吃饭都费劲,没办法吃药,就等着明天家长接回去输液治疗,谈话间眼里闪动着泪花。我告诉他必须先吃药,由于过了饭点,考虑到学生空腹吃药会受不了,我下晚自习的时候迅速回到家中给孩子煮了两个鸡蛋,热了一盒八宝粥送回来,当我把东西送到孩子手里的时候他连声感谢。等到第二天,我在校园里再次看到李鑫同学的时候,他绽放了笑脸,兴奋的对我说:“老师,吃了饭,我把要吃了,嗓子好多了,我不用家长借我回家了。”我也笑了。在孩子无助的时候,作为教师一定要付出爱心,在他们的心里撒下关爱的种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相信孩子们在未来的岁月磨砺中,会成就美好的人生。
课堂中的留白艺术《寒江独钓图》
俗话说“道常无为而无所不为”。 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从而为读者留有想像的空间。“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我想在教学中也要注重留白艺术。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在课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提出引领性学习提纲后,尽可能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交流探究,去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答题思路等。须知,学生的想象力大都是在精力集中的安静状态下发挥出来的。当然,留白也不是全然不作为,而是教师有意地设计一种空白而已,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人生美卷
步入工作岗位近二十来年,通过工作实践我深刻地感悟到教育就是一种铺垫。我们面对的孩子们在完成学业后即将步入社会,服务社会。柏杨曾说“社会是一个大酱缸,我们在酱缸中呼吸存活,怎么可能不受到侵袭和沾染?当我们对酱缸文化产生免疫力之际,也就是我们成了酱缸文化的一部分之时。”社会如此,教育亦然。教育是担负培养一代人的重任,我们岂能让孩子还没有出发,就被社会同化?所以,首先我们在教学中要把质朴、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根植于学生心中。引导孩子们努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发现生活中的光明,让美占据孩子的心灵,让美滋润孩子的灵魂。其次,要让孩子自信,为了梦想学会坚持,在人生中积淀正能量,成就卓越梦想。
《教育为人生》这本书对于热爱教育事业的我来说,是一个宝藏,是一盏明灯,是一个火种,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它让我明朗了很多,它启发我思考了很多。我想起了我受到的教育,我见过的我听说过的教育,在阅读《教育为人生》后,我的思想在各个教育思潮中流连,我享受这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