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专业部 孙淑华
这个学期,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吴非老师的《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一书。下面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曾有人论胡适,说他像个惊叹号,善于激励青年,而鲁迅像个大问号,总是推说不知道怎么办,逼使青年去冥思苦想。
书中94页的章节《最重要的是思维品质培养》中说到:教育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没有自由的思想就不可能有创造精神。设想:如果周围的人都不认为你的思考有价值,你的思考与表达欲会减退、弱化,最终“泯然众人矣”,融入无意识的群体。人有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成为现代公民。没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意味着很难具有完整人格。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反映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上,实现同样的控制原理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接线方式,我们把原理教给学生,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检验,这种体验是独一无二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思考检验而得出来的;他们做出来的也许幼稚、不成熟,也许不符合“要求”,但没关系,因为那是他们自己思考、实践、检验获得的。课堂是可以出错的地方,为什么不让他多一些体验?谁没有“自以为是”的经历?必须鼓励并尊重学生的思考。
社会赋予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毕竟还有这个力量在,我们要用这份力量去影响、惠及他人。首先,教师本身要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而非人云亦云的底层传声筒,再用这种意识去启发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意识。
二、教育是慢的艺术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几个懒散的孩子,他们不管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拖沓,思维,作业,讲话,生活等等这些,每天督促他们的时间不少,但效果却不佳,是很令我们头疼的孩子。面对这些孩子,我并不能总是耐心地对待他们,有时不停地催促,有时严厉地责骂,事后想想真是不应该。现在我正努力摒弃自己这种错误的教育观,承认每个孩子的差异,因材施教,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们的优点,激励他们,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多一些耐心,为他们点滴进步喝彩,和他们一起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这学期有幸和范鹏飞老师一起带实习,他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特别值得我去学习。
教育的目的是“立人”,学生在课堂上的“样子”,很可能就是未来在社会上的“样子”;我甚至想到,就人生而言,学校和课堂也许是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境界了。童年,少年,青春,将会发生多少难忘的事!这也正是很多成人怀念学校的原因,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作为教师我深表荣幸,因为可以参与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但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会更加努力,争做一名有爱心有智慧的优秀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