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当这本书与你的理想有关的时候,你更会觉得受益匪浅。本学期《教育为人生》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宝藏,一盏明灯,一个火种,它让我学到了很多,它让我明朗了很多,它启发我思考了很多。我想起了我受到的教育,我见过的以及我听说过的教育。
《教育为人生》这本书从“教育不会在恐惧中发生”的断言,到“呼唤没有竞争的教育”的呐喊;从“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的剖析,到“思想是可爱的洪水猛兽”的推崇,一直汇入“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全人之美,完整体现了其“教育为人生”的核心思想,以及要把人当作“人”来培养,把人培养成“人”,为“人”的生命成长奠基的教育观。
整本书是一本既有温度、深度、高度,又有知识、见识、胆识。集中展示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度认知和思考,体现了王开东老师对教育深刻的感悟与反思。其中第一章中的第十小节印象深刻,标题为老师是什么?书中写到源头的石头改变河流的走向,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老师自己就得像什么样,所谓学为人师,身为世范。老师首先是人,是育人之人,自己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永远以平等之心待人,才能育人育己。老师应该是好人,我们不一定是好老师,但我们会努力做好一个好人,这就是有情怀的好老师。老师不应是蜡烛、园丁,而应该是大河 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胸怀,远大的志向,百折不回的精神,这些高贵的品质才是学生要吸纳的源头活水。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 所以最要紧的是我,必先有我,才有教育的参差百态。
最后我总结了一句话:“前方是什么,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里怀揣着什么。”(审稿:信息中心 韩谨鸾)

|